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文化创意论文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1篇

1.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产业是首都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大力推动和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稳固。

1.2创意农业潜在优势明显创意农业是生产者在田间“生产”文化,让广大消费者“消费”文化,创意农业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提升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是首都郊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条新途径,是首都城乡和谐发展、富裕郊区农民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北京郊区以创意为理念,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积极开发创意农业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果,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1.3会展农业走向国际舞台北京的会展农业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规模逐步扩大,场馆建设逐渐专业化,成为郊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十一五”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会展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谋划,编制了切实可行的会展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具体的扶持和引导实施意见,引导全市会展农业步入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提升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会展农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4葡萄酒庄产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内主要葡萄酒企业等都到北京考察和建立基地,设计档次高,显示了北京酒庄葡萄酒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延庆县规划延庆松山酒庄葡萄酒产业带,长城葡萄酒文化城也在设计之中;密云县策划101葡萄酒产业带,平谷区研讨和规划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旅游中葡萄酒产业的定位和建设,北京葡萄酒企业也加大了葡萄酒的市场营销和文化推广活动,对北京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北京发展葡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2.1葡萄产业发展需要统一规划基于具体的地理特点,北京各区县及乡镇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发展当地葡萄产业。在北京市农业系统,计划“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2666.7hm²酿酒葡萄(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寒优质(不埋土、含糖量高酒用葡萄)及酒庄发展规划。各区县如房山区制定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试行)、延庆县制定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密云县及通州区、大兴区相关乡镇也制定了葡萄产业发展规划。从北京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角度来看,在市级层面缺乏葡萄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特别是缺乏全市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

2.2葡萄产业延伸链条仍需提高以葡萄为原料的企业是葡萄产业发展链条的重要环节,这一链条仍需提高。就葡萄酒行业来看,北京本地品牌相对薄弱,如葡萄酒酿造企业在延庆县发展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障碍。另外,在葡萄产业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能真正集休闲、观光、采摘功能于一体的葡萄园不多,其旅游功能尚未被完全开发。

2.3葡萄市场销售方式较为传统我国没有形成良好的葡萄酒文化氛围,葡萄酒旅游开发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区域葡萄酒产业的宣传,原产地命名工作尚未开展,如延庆地区生产的葡萄缺乏过硬的品牌。虽然部分葡萄品牌的品质良好,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组织营销不到位、包装档次较低等原因,其在销售上还未取得明显优势,经济效益尚未体现出来。

2.4葡萄酒产业缺乏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葡萄酒产业是一个涉及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产业链长,涉及管理的相关政府部门多。目前,葡萄酒产业科技支持不足,我国以及北京在该领域的科技投入微乎其微,科技的投入主要来自于企业。而葡萄酒产业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葡萄酒产业是一个直面三农的产业,对北京郊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

3北京葡萄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和措施

依托北京市先进的农业科技水平和本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为手段,注重葡萄产业的文化表达,融合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发展创意葡萄产业、休闲葡萄农业,为使北京葡萄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形成强势、优势产业。另外,还要支持以葡萄酒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葡萄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和措施如下。

3.1推动北京葡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葡萄园文化景观展示了在人类与自然环境长达数世纪之久的互动下,把当地资源做了最有效地运用,进而生产高价值酒品的杰出例证。葡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特色文化产业,是新时期的朝阳产业,使文化发挥出巨大的效益。丰富葡萄产业的内容,增强葡萄产业的吸引力,展现地方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亮点,把“葡萄文化”为主题的会展农业作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共同建立葡萄产业专业管理机构,研究和制定葡萄产业发展战略,加快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葡萄产业尽快成为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促进郊区经济的发展。

3.2创建良好的北京葡萄文化创意氛围葡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发展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生态、生产和市场相融合,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经管得以和谐统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一项产业的发展必需有一定的文化支撑,全面创建以葡萄种植观光园区为基础、以葡萄酒酒庄特色为核心、以相关酒文化产品(音乐、书画、纪念品等)为辅助的全方位的葡萄酒文化。北京地区在葡萄产业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一定成绩。举办葡萄节作为葡萄营销的一种有效途径,突出“葡萄为媒”这个平台,让葡萄回归本色,让葡萄唱主角。通过葡萄节,去品尝飘香溢蜜的葡萄瓜果、倾听葡萄园里动人的情歌,感受葡萄架下风情歌舞。发展鲜食葡萄产业则要提升葡萄生产园区的品质,为其注入文化内涵,生产鲜食葡萄的种植园也应拓展其采摘、观光等旅游功能。

3.3加大葡萄酒庄文化市场培育葡萄酒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葡萄酒的地方,更是一位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理念,一种信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一种独有的酒庄文化。葡萄酒庄旅游是国际上的高端旅游产品,葡萄酒庄通过种植园经济让葡萄种植园与文化产业、工业、旅游产业挂钩,汇聚四大产业的利润,将单纯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资产,在欣赏葡萄园美景、品尝葡萄美酒的同时让游客感受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加大葡萄酒庄文化市场培育,广泛挖掘社会力量参与葡萄酒文化创建,促进葡萄产业园区能真正集休闲、观光、采摘功能于一体,使这一高端旅游休闲产业走向国际化,促进房山区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2篇

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比较晚,而且受产业特点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很少有特别大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除了一些上市公司或者准备上市的大型企业之外,中小企业大多对会计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会计在企业中的管理作用很难显现出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够,容易受会计专业与日常业务之间的账本形式约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对会计人员的复合型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文化创意产业会计改进的建议

1.扩大资产的计量范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会计核算中,应该扩大资产的计量范畴。虽然资产概念中有提到无形资产,但范围却很窄,一般只包括几项内容,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涉及到的无形资产却很多,比如公司的品牌、专利技术、融资关系、客户和伙伴、企业中的复合性人才、企业的管理方法等等,这些无形资产的种类很多而且都有巨大的价值[3]。所以,为了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就要不断的扩大资产的统计范围,就要更客观更准确的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估值。

2.完善会计核算方法文化创新产业中研发支出在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把研发支出加入成本管理中,并把研发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工作,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加入产品生产前的开发、设计等成本,直接参与开发的核心技术人员的人力成本和智力成本等。智力资产的耗费也是文化创新产业成本构成中重要的一项,对于智力资产的耗费,企业也应把它加入成本管理中,并且应该把按智分配加入到企业利润的分配中。

3.企业加强对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会计的作用,会计包括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它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它能够对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资金流向等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的重视程度[4]。企业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的特点,把文化、创新的理念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中,使其能够打破会计专业与日常业务之间账本的形式隔膜,能够运用文化创新企业管理人员能够读懂并会使用的报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会计人员自身也要重点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创新这个行业的发展,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做好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福建沿海城市福州、厦门和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其余漳州、龙岩、武夷山等地则着眼于发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老区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了若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和产业基地。但是从全省范围来看,福建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规模不大、辐射面和影响力有限的阶段,且产业所涵盖的行业、部门各地认知不一,专门的数据统计资料也较为欠缺。总体而言,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缺失文化保护意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核心,文化和礼俗传承能够在保护属地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保护意识欠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礼俗文化或承载,却日趋减少或业已消失、被破坏。如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福建闽侯江氏古民居(永奋永襄厝),曾是江氏家族书院。宅院木雕艺术精妙,不饰彩绘,插屏、椽头、门窗、格扇、斗拱、梁枋等通过线刻、影刻、浮雕、圆雕、透雕等手法,体现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堪称“古代木雕刻艺术馆”,1992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但笔者现场调查发现(2013.12),江氏古民居的开放不仅没有保护好美轮美奂的雕饰,更有部分精美雕饰已经丢失或损毁;同时由于修缮缺乏保护意识,如村民直接以水泥等涂抹墙面古纹饰,造成了古民居的破坏。2.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福建各地纷纷出台推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和有关制度,但现有的相关政策分散而繁琐,缺乏系统的开发体系和扶持措施,特别在资金、税收等方面没有成熟的政策支持,特别不利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财政扶持资金补贴多用于对已经有成果的开展奖励,但对研发阶段补贴不足,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中最重要的创新能力、创新团队的支持,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建设。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未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创意产业的各子行业分属广电总局、文化部、版权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推动。从创意、制作到发行、销售成体系的产业辅导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3.人才资源匮乏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跨领域、跨学科的产业形态,改变了传统产业以资本、劳动力、资源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一种以文化、技术、创意为支撑的智慧产业,人才因素被摆到了首位,强调人才的智慧力、创造力和创新力。由于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极高,优秀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呈现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均衡等现象,产业内加工类人员较多,创意、策划、营销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具有一定文化艺术鉴赏力和判断力,了解技术并能够看准产业发展方向,懂得经营管理和电子商务等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调查表明,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68%以上从相近行业转型,远高于其他行业26.4%的平均水平。

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及启示

(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源于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社区总体营造”活动,借鉴日本造村运动,通过社区自主提案,实施文化设施基础调查,了解社区文化历史脉络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然后进行整体规划发展和设计,并由政府给予相应的资助和指导。这一活动以民间为主导,通过人文重建,打造基于乡土的创意理念,特色鲜明。其中,特别关键的是将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进行区分,体现了创意文化的独创性、地方性及差异性。到了2002年,“行政院”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针对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就人才培育、研究发展、产学合作、租税减免等提出整合机制,配合地方政府、专业人士、民间和企业协作,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⑥根据台湾有关部门网站及相关研究报告整理发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见图1):众所周知,台湾拥有复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背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紧扣这一鲜明的地域特色,将文化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成功推广出不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一方面传承并发扬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却又交错出现了原住民、日本、荷兰、西班牙等地文化剪影,使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奇迹般地呈现出迷人的多元文化交融模式。其划分出的“创意生活产业”形成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分类中独有的类别———“以创意整合生活产业之核心知识,提供具有深度体验及高质美感之产业”,集中在工艺文化、饮食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其分布与地域、城乡的差别即所在地文化、自然生态体验密切相关,不仅纵向延伸,而且产业间横向整合、跨界经营、多元发展。

(二)启示1.极强的文化保护意识,重视地方特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整合。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民众对文化保护的重视,其最大优势在于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民间创造力源源不绝,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性和多样性,同时结合现代美学打造出精致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创意支持。2.完善的政策规划和设计,佐以法律法规保护产业的发展。台湾“政府”通过部门间联动,从不同角度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融合了人才培养、科研、产学合作、租税减免、融资集资等诸多方面,通过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鼓励专业人士和民间机构协同合作,佐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闽台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机制设计

理论上,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产业布局存在空间引导型联动模式、产业转移型联动模式、产业链聚集型联动模式和总部经济型动模式等四种模式。⑦对于新兴的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而言,空间引导型产业联动模式比较合适,体现为闽台同一文化体的资源整合和高度聚集,形成相互协作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打造整体竞争优势。在政策设计上,体现为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环境,深化产业的文化内涵,提升吸引力。闽台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中原移民入闽,以闽南方言和部分客家方言为背景的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使闽台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文化的融合区,表现在草根性、边缘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相融合。⑧进一步而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坚韧的传承性、非强制的规范性、盲目的非理性、原始的广泛性、现实中的功利性、交往中的人情性、强烈的反差性、多源的兼容性、广阔的辐射性。⑨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上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推动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对于闽台文化创意产业而言,联动机制的设计关键首先在于合理规划、科学引导,切忌盲目抄袭,重复建设。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机制首先应该从两岸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出发,妥善规划,谋求差异化关联定位,关注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创意,借助两岸同源同根文化底蕴,设计有关联性的文化创意产品。

(一)打造共同化礼俗互动模式源于上古祭祀的中华传统节日,虽经岁月变迁,却仍保留着祭神、礼佛、祭祀祖先等基本内容。闽台岁时节庆习俗如出一辙,日期一致,仪式也大致相同。闽台共同习俗通过宗教祭祀、喜庆表演等节庆文化充分呈现,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背景,福建与台湾形成了同一民俗文化区,构成形式、内容相近相似的整体,呈现出稳定的传承性、鲜明的现实功利性、强烈的感染力、强大的群体汇聚性、厚重的文化性等特征。⑩台湾乡间流行的南音、高甲戏、梨园戏等戏剧种类均自于福建闽南地区,同时台湾海峡沿岸乡里诸多地名相同,如两岸均有东石、马祖等。其他民俗习惯,诸如服饰、饮食等也都与福建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正如林国平所说的:“闽台民间信俗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历史的产物,虽然没有雅文化的精致,大传统的高深,但其内核则体现了雅文化的精神,反映大传统的气质”。瑏瑡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对岁时节庆元素运用得极为成功: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示闽台两地相同的民俗习性,按照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等五缘关系,分为“远古家园”、“血脉相亲”、“法缘相随”、“开发同功”、“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等七大部分。茶,亦为闽台民众休闲的主要内容之一。已有上千年之久的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茉莉花茶、白茶等品种纷呈,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台湾的茶产业,则源自两百年前的福建,文山包种、东方美人、冻顶乌龙等茶类亦各有特色。两岸茶产业延伸而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可结合不同时令茶类品种和特色,融以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茶乡礼俗,通过不同的创意联想,必能产生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效益。由此,在两岸创意业者的互动上,需要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结合当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转移特点,深入研究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着重布局区域急需的、产业关联度高、知识密集度高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才能有效运用台湾创意企业所带来的知识和技术外溢效应。

(二)深入发掘闽台民间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宗法制度“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反映着宗族和宗法制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闽台素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台北市陈氏大宗祠和台中市林氏大宗祠最为有名。陈姓源于大陆,皆属中原陈姓后裔。中原陈姓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不断徙居他乡,其中大部聚居于闽,后经闽迁至台湾。在闽台农村,几乎村村可见宗祠,宗族制度的遗存,对闽台族亲产生重大影响———宗族通过修谱、标榜郡望、堂号,修建祠堂、宗庙、会馆,举行祭祀、合食会食、迎神赛会等活动体现了宗族的亲和力。与宗族密切相关的民间信仰不可小觑,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也得到传承,除少数由中原传入的天地、关帝崇拜等,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两岸民间信仰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福建民间信仰通过分灵、分香、漂流等途经传播台湾后,台湾分灵庙则定期到福建祖庙进香谒祖瑏瑢———起源于五代宋初莆田湄洲岛的妈祖女神,作为海上保护神,在台湾的宫庙多达上千座,信众多达上千万。其他如闽南保生大帝、闽西客家定光佛等,也随着移民入台而得到供奉。祖籍福州下渡的“临水夫人”陈靖姑,佑妇幼济良民,深受百姓爱戴,古田大桥临水宫为纪念和供奉陈靖姑而建,为东南亚、台港澳等地130多座临水宫的祖殿,每年都有台胞组团千余人前来进香朝拜。瑏瑣宗祠和信仰文化实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可进一步挖掘的亮点,然而,对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缺失,使得这个领域成为盲区,前文所提及江氏古民居,在修护的过程造成毁损;部分传统礼俗仪式也因为现代文化的侵吞影响而逐渐湮灭,不复存在。台湾对原住民文化的保护模式或值得借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台湾学者和政府官员开始关注台湾原住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布农族(Bunun)是台湾原住民的一个族群,人口约4万,主要居住在中央山脉,由于封闭的居住环境,至今仍沿袭游耕农作方式,礼俗文化口耳相传,保存完整。布农族牧师白光胜通过建立“布农部落”,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原住民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生存方式探索提供经验和借鉴。瑏瑤由此,闽台两地在创意产品设计上,应特别关注居民、开发商或管理者造成的资源被破坏和消亡现象,尽量避免文化的庸俗化;同时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制定相应保护措施,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聚焦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在现代社会,尽量减少传统文化的变异,确保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核心文化价值的留存。

(三)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及扶持政策随着2009年首个两岸联合培养人才实验区在福建的设立,莘莘学子陆续赴台学习,持续开展已经五年的闽台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目前已经开始有毕业生,具备两岸学习背景的学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形成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独一无二的人才优势。由此,首先建议福建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立足本省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战略高度,科学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特征,进行福建省创意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和资源整合,注重创新、创意能力的培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打造适合产业需求的行业环境,切实提升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品质。其次,由于台湾的动漫、工业设计、家居设计、广告、时尚设计等产业具有一定的成熟基础和竞争优势,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在制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时,建议专门设计对台文化创意产业的招商引资政策,通过政策设计和行业协会牵头,推动福建省文化文化创意产业脱颖而出,而台湾相关厂商与福建各地具有优势的外贸制造业结合,也可助力台湾厂商拓展大陆市场,同时提升福建省制造业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四)以民间力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台湾有近500万客属同胞,约占台湾总人口的17%。客家是汉民族中重要而独特的民系,流离不定的辗转迁徙,使得客家先民时时、处处扮演着外来住家的角色,故被称为“客家”,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南方各土著文化色彩的新文化形态———客家文化。台湾苗栗为客家大县,60%以上人口是客家人,大部分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从广东、福建一带移民台湾。每年4-5月桐花盛开季节,当地政府以“花现山城美乐地”为主题策划的“苗栗客家桐花祭”,结合苗栗桐花盛开、翩然飘落之“四月雪”美景,由协会、社团、基金会等民间艺术机构举办配套活动,同时在流行青春剧中刻意安排“桐花祭”植入,使得“桐花祭”成为一个结合赏花、歌舞表演、木雕展览、绘画写生、制作彩陶、集体婚礼等活动嘉年华,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展示了客家文化与内涵。政府的角色定位为政策制定,但并不参与市场运作,政策需要市场内各方来具体执行,社团、协会等民间机构就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民间机构的参与不可或缺,作为“客家人的中转站”、“客家摇篮”、“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永定“土楼文化节”等活动都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客属。但由于现有活动均存在内容相对较为单一的现象,举办活动时虽有较大的影响,但后续发展尚需发力。由此,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团、协会等民间机构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加强两岸民间社团和机构的互访,设计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发挥福建作为台湾大部分人祖籍地的文化联想。如在福建客家属地,可融合永定土楼建筑群,以及连城姑田“游大龙”、罗坊“走古事”、芷溪“花灯”等节庆习俗,整合“闽西八大干”、“九门头”、客家擂茶等饮食文化,提升两岸文化的互动性,同时通过系统的规划和精心的设计,在原有祭祖等活动的基础上,借鉴台湾经验,设计精致的艺术品创作、创意设计竞赛、文化展演等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客家文化品牌内涵得到提升和整合,不仅能够吸引台湾客属,对大陆游客而言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两岸文化融合、传承与弘扬由此绵延不绝。

四、结语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4篇

钧瓷艺术的创新是一个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许多具体的方面,共同构成了钧瓷艺术的创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的创新由于钧瓷艺术独特的釉料与创作特点,其在工艺方面的创新是相对较少的。钧瓷艺术的烧制讲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在烧制后的窑变效果是其钧瓷无双的决定性因素。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钧瓷烧制工艺的创新在多个层面均有体现。首先,在烧窑的材料上由最初的柴烧到煤烧,从炭烧到气烧,虽然这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但不同的燃料所带来的烧制效果也是不同的。其次,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发展,人们逐渐也把创新的目光放在了釉料上,利用现代化学的研究成果给钧瓷釉料带来新的内容。

2.造型的创新在创作观念变化的影响下,钧瓷艺术的造型创新成为其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钧瓷的造型能够最为直观地传达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文化背景。从唐代的雄浑到宋代的典雅、元代的粗犷到明清的秀丽,进入现代以后的钧瓷造型在融合历代造型的经典内容的基础上,逐渐融入现代陶艺创作理念,进而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在造型设计的类别上也有了极大的丰富,其中有日常器皿的类型也有陈设观赏的类型,既有传统类的造型类别,又有异型化、概念化的造型类型。这是钧瓷造型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的成果,也给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钧瓷艺术。

3.题材的创新钧瓷艺术的创作题材,与时代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一领域直接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有被动的原因也有钧瓷本身主动发展的内容,发展为今天钧瓷艺术题材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在钧瓷产生的早期,其题材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要素,这是钧瓷艺术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一直保留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融合,现代社会文化中的题材逐渐进入钧瓷艺术的创作中,从而丰富了钧瓷创作的内容,造就了今日钧瓷艺术的多姿多彩。

4.钧瓷文化的创新钧瓷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原本只是观赏、摆放的器物,除却表现当时社会的文化属性以外,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载体。但在当代社会,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再仅仅包含其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而是更具有延伸的诸多文化内容。钧瓷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与造型形式了,而且成为极具发展与影响力的文化聚合体。其创新不单纯集中在器物本身,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现实拓展。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钧瓷艺术,具有了在诸多领域展现魅力的能力。钧瓷的创作及其作品也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创作活动,而成为了一种精神能量,具有了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条件。钧瓷艺术的创新不可一概而论,在明晰了钧瓷艺术的创新内容后,我们可以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有针对性地思考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从中找出最为合适与恰当的方法,最有效益地提升钧瓷艺术的价值。文化创意产业对各艺术门类的促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同的文化艺术门类,也有自身的特定条件与特点,只有最符合钧瓷艺术特点的产业条件才是最恰当的。

二、文化创意视域下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

面对着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钧瓷艺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局面,也有了新的要求。选择以文化创意的条件作为钧瓷艺术创新的方法来源,就是要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在运作模式与创新机制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钧瓷艺术所具有文化内涵的魅力,来促进钧瓷艺术在新时期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形式的结合,我们首先需要处理好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创新与传承的平衡。以钧瓷艺术的传统内涵为基础,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独有的创意运作方式来进行钧瓷艺术的创新。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取精华去糟粕的过程,而是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运用新内涵追赶时代精神的过程。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条件的分析以及对钧瓷艺术创新内容的梳理,我们尝试性地思考了钧瓷艺术的创新方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从时代性的视角思考钧瓷造型的创新从运作方式上讲,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发掘各种文化资源的特色,然后借助现有先进技术作为表现手段,实现最终的产业经营与发展。得益于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下考虑钧瓷艺术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把握钧瓷艺术与当今时代的关系,突出钧瓷艺术的时代性。时代性视角下,钧瓷艺术创新并非是单纯使其成为一种畅销的商品,当今社会物质消费的极大丰富,使人们对于文化艺术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条件下,钧瓷艺术的创新更应该突出文化内涵,既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又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载体,这也是钧瓷艺术新价值的体现。

(二)把新的创意创作方式融入钧瓷艺术创新的体系钧瓷艺术需要通过把握时展趋势以及挖掘时代精神,来实现钧瓷文化与钧瓷表现形式两个方面的创新。钧瓷文化的创新在于利用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拓展钧瓷艺术的文化内涵,扩大钧瓷艺术的影响力,从而借助好的创意方式与条件,开拓出更大的市场,为钧瓷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可能。钧瓷表现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钧瓷造型创新、题材创新等方面,重点在于有助于造就出具有创意的,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生活的独创性作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创新体系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能够给钧瓷艺术从造型到题材的创意性表现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校在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过程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包括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个方面。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指将人类已有文化传播到社会各个方面、传播到各类人群,延续至后代后世,并且在学习掌握前人、他人积累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实现创新。高等学校在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过程中,通过传承和创新两种方式,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1.高校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基,这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等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方向的知识进行吸收和继承。没有文化的传承,文化创意产业就如同枯水之鱼无法长期存活,而在文化传承的众多力量中,若没有高校参与文化传承,想满足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体验需求,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则是无法想象的。高校在学习掌握前人、他人的文化成果,传播高深学问、前沿科技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了而且将继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比如,高校的文旅学院、旅游院系向大学生传递中国古代文化风俗、民族传统,高校的环境学院向学生传授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毕业生们进入旅行社、旅游公司,设计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文化体验;民族戏曲院校将民歌、戏曲代代相传,其毕业生创办娱乐公司、编辑出版各类戏曲音像,研发戏曲网站,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开设“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课程,传承艺术品知识,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等等。2.高校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新主要表现为知识创新。高校的知识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建设,通过学科研究,生产出新知识。如开展理论研究以丰富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知识,开展应用研究以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围绕该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发出“新媒体产品创意与策划”“从实践美学到生活美学”等新课程,给社会提供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知识。此外,文化创新还包括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大量的艺术形式处于失传、灭绝的境地。高校若能创新经典艺术的表达方式,也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3年,拥有丰富艺术资源的地方高校———江西师范大学运用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段,演绎出新版赣剧《牡丹亭》,受到大批年轻观众的追捧,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可以说,表达方式创新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高校通过全面、深入的科学研究,概括出科学、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努力形成有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也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途径。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延伸和深化1.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高校履行文化传承职能过去,学科知识、精神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先辈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教,到后来,依赖竹简、线装书等。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为高校传承人类文化提供新平台、新载体。以前,高校不可能在教室里给工科学生逐一打开机械结构的各个部分并展现其功能,如今,多媒体课件使教师在大学课堂上以三维方式展现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实现。文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光盘、开发的网站,使艺术院校在校园内外都能展现京剧的各个流派,延伸了大学课堂,拓展了高校履行文化传承职能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为高校传承人类文化、拓展跨文化沟通交流的广度提供了新的条件。2.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高校履行文化创新职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在两个方面有利于高校履行文化创新职能。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扩大了高校创新知识的来源,主要表现为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融合。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多个业态(如文艺院团、电影大片、动漫节目)进入中国,为我国高校客观地评价、扬弃异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并使之成为高校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实现文化创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使高校找到了文化传播的新对象,开拓了传播我国民族文化新的范围、疆域,如对短期来华旅游的人员传播陶瓷艺术文化,借助网络平台将中国高校的文化艺术课程向全世界传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提供了文化知识传播的新途径。总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与文化创意产业拥有的内在逻辑,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共生互生的关系,使得高校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既有其必要性,也具备极大的可能性。

二、利用高校的职能、优势和特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一)培养人才,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本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也是高校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职能。在各地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宏观背景下,占全国高校总数80%以上的地方高校应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各个层次的地方高校应分别担当起为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三个层次人才的重任。1.培养技能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这部分人才应以地方高职院校为主体,承担起大批操作层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责任。以适应娱乐文化业需求为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立“手机动漫工作室”“手机漫画工作室”“游戏工作室”“创意工作室”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下学习、操作、创作,让娱乐承载文化功能,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扩散。位于南昌高新开发区的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建有“达高动漫工作室”“玩具设计工作室”“服务外包工作室”,该校学生开发的三维动画片《笛卡特警队》入选2011年第三批优秀国产动画片,在央视少儿频道“动画连连看”播出,填补了江西无动画片在央视播出的空白。2013年,泰豪国际动漫产业园入选文化部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人类已有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群体。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过程中,需要一批能够传承中华文化同时兼有创意能力、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应由地方本科高校来承担。在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江西省高校已经迈开了步伐。以旅游业为例,九江学院旅游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了庐山模拟导游实验室、井冈山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管理软件实验室、饭店服务综合实验室、酒吧茶艺实验室,正在为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人才保障。3.培养研究型人才现阶段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能力十分欠缺,主要表现为高端人才、创意人才匮乏;文化业态创新不足,新兴文化业态成形于国外;国内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为此,地方高校应该培养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在江西,主要是要依托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地方高校。如在发展江西旅游、建设旅游强省过程中,南昌大学等校应有所作为。南昌大学作为“211工程”高校,应为传承赣鄱文化、发展江西旅游业、实现旅游强省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旅游企业家和创新型高级管理人才。2014年,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成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江西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二)协同创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科技含量协同创新是一种“拆墙运动”,指通过机制体制的再设计,拆除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建立校政(政府)、校院(科研院所)、校校(高校)、校企(企业)的协作机制,发挥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公司等多个主体的功能,其目标不仅指向生产力,更指向生产关系,释放它们各自的创新活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科技含量。通过协同创新,地方高校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理论近代以来,西方许多思想和文化进入了中国各地,中华民族遭遇文化侵略。为此,地方高校应当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当地政府一起挖掘当地(村、乡、县、市、省)优秀文化内涵,与文化科研机构一道开展地方优秀文化比较研究,与文化创意产业一块研讨将优秀中华地方文化成果推向世界的渠道,探讨独立或联合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以丰富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宝库,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指导。2.拓展应用对策研究,丰富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含量目前,高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实施,不应用”的弊端。这种尚空谈、不务实的纸上谈兵的状况不利于发挥地方高校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亟需改变。从历史经验来看,1998年,英国成立“创意产业工作小组”(CreativeIndustryTaskForce)并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正是得益于文化产业学者约翰•霍金斯的建议。借鉴国际经验,为了提高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率,地方高校的专家学者应该开展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对策研究,主要有:一是以横向课题的形式承担各级(如部级、省级)、各类(如旅游业、娱乐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任务,同时,以纵向课题的方式多申报部级、省部级的应用研究项目;二是通过为政府官员授课、介绍文化创意产业成功方案和经验,参与地方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论证,提供一些能够丰富创意产业文化内涵的观点和见解;三是组织高校的专家学者受聘成为政府顾问,或以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方式发表思想观点,在大众传媒发表应用研究成果,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南昌大学的代表性成果“萍乡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江西财经大学的“安义县乡村旅游规划”,在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含量方面做出了贡献。今后,江西省高校应该继续结合江西区域特色文化如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戏曲文化、书院文化、茶文化等,丰富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含量。此外,地方高校可以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校际、校院合作的方式继续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献计献策。3.开展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文化创意行业的科技含量近年来,好莱坞影片、日韩潮流风等占据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庞大市场,而我国自身的文化产品却缺乏如此的文化创造力和吸引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乏技术创新。就江西而言,目前动漫企业数量不多,规模效益不大,虽有动漫企业近百家,但大多数属于“工作室”,缺乏创新,全省所有动漫企业加起来的销售总额也不过数千万元[8]。如今,江西高校该“出手”了。比如,以吸引人们眼球,以能够互动的方式,将中国的国宝———景德镇的陶瓷以动漫的方式、生动的形象展现她“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的艺术气质,展现她“浴火重生”的美妙过程,推动动漫业发展;又如,江西高校可以在组织大学生参加文化创意节、动漫比赛中,采用新技术展现三清山“笑五岳嗤黄山”的风貌,助推三清山旅游业。还可以游戏方式让玩家了解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古木清泉以及礼圣殿、朱子祠等场景,或以软件开发方式重现“浔阳江头夜送客”的美景胜境。4.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拓展文化的“宽度”在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助推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地方高校还应该把握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互补性,发扬和继承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特性,实现文化自觉。为此,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借鉴良好的文化创意表现形式,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这方面,可以开展陶瓷文化传播、陶瓷学术交流、陶瓷体验创作等活动,让国外文化艺术团体和陶瓷爱好者感受陶瓷文化,观看师生现场陶瓷技艺演示,亲身体验陶瓷创作的乐趣。2012年初夏,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访华艺术交流团一行25人来到景德镇陶艺实训中心体验陶艺创作,在多媒体教室聆听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专题报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9]。这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展文化宽度的做法,既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值得推广。

(三)校企合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的是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既促进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为企业、行业、产业提升竞争力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在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中,高校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一方面,地方高校应与文化创意企业加强联系,开设文化科技领域的跨界学科,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学科的专业建设,办好艺术、设计、传媒、广告、营销等专业,加大文化科技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与文化创意企业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培育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创意人才。还可以和文化企业联合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海外文化创意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意设计、营销和管理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也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地方高校应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促进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三大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巩固提升其发展实力;集成高校的创新要素,壮大各地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三大优势行业规模;在把握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领域融合化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其他产业行业的多元融合,优化发展。通过合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先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帮助文化创意企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此外,高校具有多学科的人才优势、知识优势,应发挥好经济管理学科的人才优势、知识优势,推动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传播的商业营销模式创新。此外,在教育国际化、全球化过程中,地方高校还应支持当地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与文化创意企业一起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输出中华优秀文化产品,共同创办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6篇

(一)有资源,缺乏市场运作岳麓区现存的或有待开发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有反映湖湘文化渊源流长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有集道、佛、儒教文化于一体的岳麓山宗教文化资源;有早期革命活动为代表的橘子洲头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有中南工大、湖大、师大等高校文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学院原创艺术资源;有湖大的建筑设计、师大的服装设计为代表的创意设计资源;有阜埠河路时尚一条街为代表的时尚文化资源,等等。这些文化资源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但是缺乏深度包装、推介、开发,还没有形成理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

(二)有队伍,缺乏专门人才岳麓区是知名的科教大区,人才队伍高度聚集。在此生活工作的文化、艺术、IT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数以万计。而且,随着大河西建设的快速推进,来岳麓区居住、工作的文化创意人才越来越多。但是,缺乏高端的文化产业创意大师和文化商人,缺乏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师、导演、文物艺术品鉴赏专家、经纪人和拍卖师等高端专门人才。

(三)有成果,缺乏有效转化岳麓区集中了多所全国性的名牌高校和数十家知名的文化科研院所,每年有大量的创意创作、科研开发成果。由于研究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创意人才与创业者之间缺乏交往、交流,虽然有成果,但缺乏有效的转化平台,成果的转化率很低。目前,岳麓区每年的创意、创新专利成果在1000项以上,这些成果每年大约200至250项得到转化,转化率不足1/4。

(四)有项目,缺配套和资金企业和创业个体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招商引资。[1]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愿意来岳麓区发展的文化创意企业很多,岳麓区在项目引进方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是存在着用地指标紧张、融资困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每年的用地指标过少、审批时间过长导致项目难以落地,配套建设跟不上;由于银行收紧贷款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等等。

二、加快岳麓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面对现实,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快岳麓区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岳麓区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充分发挥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生态大区、文化大区和科教大区的优势,整合资源,强化引导,重点打造原创艺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和艺术教育培训等基础好的优势文化创意产业。

(一)依托园区,发挥产业集聚和产业带动效应,培育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并不断拉伸产业链

1.加强文化与市场的融合,做大后湖国际艺术区。在顺利完成园区一期建设的基础上迅速推进二期、三期工程,进一步完善艺术家工作室、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引进全国知名的艺术名家,充分发挥艺术家的集聚效应和名人效应,鼓励原创,引导原创艺术消费习惯,以原创艺术作品的上市交易或艺术成果的市场转化促进生产与交易市场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与市场的有机融合。同时,打通文化艺术成果转化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的各条市场途径,拓展原创艺术的研发、设计、创作、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力争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后湖国际艺术区打造成文化名家工作室的聚集区、艺术成果的集散区、精品力作的展示区,真正成为中国的艺术高地、世界的精品园区。

2.加强文化与科技资源的融合,做强岳麓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加强已引进的“中南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中南大学、湖大等高校的科技潜力,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一是发展创意动漫产业。依托大学城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联合高开区动漫产业园或者借鉴其经验,重点打造动漫产业,在人才培训和经纪、出版(漫画)、动画制作、国际国内影视贸易等方面形成产业链。二是壮大手机游戏产业。依托“含浦声域”3G手机游戏与呼叫中心基地项目,发展数字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广告、数字教育等信息化产业,推动手机游戏和呼叫通讯技术的研发、网络传播、视频制作等产业发展。三是培育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产业。加快设计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从研发到专利转让、生产(或施工)、销售、售后服务等纵向产业链条以及装潢、图文制作等横向产业链。四是发展IT设计产业。以电脑软件设计为龙头,培育IT产品生产、销售等纵向产业以及网站建设、网络维护与管理、电脑销售和维修等横向产业链。五是发展新传媒产业。利用三网融合等信息技术,以湖南出版集团、高校出版社、体坛周报出版社等大型媒体企业为依托,开展报网互动,手机报等数字化实践,拓展新媒体产业链。

3.加强文化与创意的融合,做精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标准建设园区内的文化创意城,成立园区联络处、交流中心等机构,打造园区“文化创意创业中心”。通过建设水玻璃艺术工厂、图书城等文化创意馆场、商铺,大量引进艺术策划、时尚设计、创作、导演、作家、出版等文化创意人才,重点培育发展时尚艺术设计业、广告、图书出版、建筑艺术、影视传媒、艺术策划、文学艺术创作、文艺演出等文化创意行业。同时,开展企业与高校联姻活动,建立创意成果交易市场,鼓励高校师生进入园区创业,培育“学、研、产、上市”系列产业链。

4.加强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做优土城头艺术教育培训园。整合包括培育艺术培训在内的各种教育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同行业集聚和“共鸣”效应,集约品牌培训机构,依托高校资源,因势利导打造以“土城头艺术公社”为核心的环岳麓山艺术教育培训区。发挥中南六省艺考中心的影响力,凭借高校和省、市广电资源承办音乐老师、舞蹈老师、播音员、主持人、演艺团队的各类工作人员进修、培训和选拨活动,重点拓展特长生培训、认证培训、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及其考试等教育服务产业链。

(二)突出创意,延展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打造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1.修缮文化旅游设施,提升岳麓山-橘子洲头旅游品牌的文化魅力和观赏性深度挖掘岳麓山、橘子洲的产业潜力,打造岳麓山-橘子洲头精品旅游品牌。一是修缮、扩修麓山寺、云麓宫,通过举办宗教文化节会,来增加人气。二是修缮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墓,重建湖南抗战纪念陵园,弘扬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提升岳麓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三是恢复原阜埠河码头。随着湘江拦河大坝的建成和水位的提高,恢复该码头,可以直接打通岳麓山和橘子洲头之间的通道,把橘子洲头、新民学会会址、岳麓山等著名景点连成一个整体,增进景点之间的融合性和系统性。四是完善橘子洲的文化设施。在洲尾恢复和建设水陆寺、拱极楼等古老建筑,提升橘子洲的文化韵味。进一步深入挖掘在长沙与蔡和森、何叔衡早期活动的历史题材,广泛收集相关研究成果、活动图片、手迹、音像资料,配合青年塑像,在橘子洲头修建“青年革命活动陈列馆”,突出橘子洲头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特色。

2.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让游客留得住一是拓展文化旅游内涵和外延,打造一批特色各异的文化旅游配套的产业集群,让客购物在岳麓、休闲在岳麓。重点打造新民路特产与旅游纪念品市场、西湖酒吧娱乐文化市场、坪塘生态休闲保健基地、金星中路国际商业文化街区、望月湖古玩艺术品文化街区、咸嘉湖路歌厅酒吧街区、雷锋大道文化娱乐美食街区等若干特色街区,建设西湖文化园、梅溪湖会展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二是精心打造三湘第一旅游音乐大剧《芙蓉国里》,来留住游客。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全力支持或者直接参与,聘请欧阳常林、冯小刚、欧阳斌等省内乃至全国知名湘籍文化创意名家、导演、旅游策划专家加盟,遴选全省优秀表演团队和表演艺术家,借鉴并超越张家界《新刘海砍樵》的创意,将之打造成综合反映湖湘文化、岳麓生态文明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舞台音乐大剧,让游客观赏在岳麓,停留在岳麓,吃住在岳麓。三是在岳麓书院定期举办有创意的传统节日活动及“岳麓大讲堂”等活动,聘请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内的社会名家、大师来书院授课传道。

3.包装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岳麓区两、三日游特色旅游线路一是整合红色旅游资源,运用及其战友早期革命活动足迹串联新民学会会址、橘子洲革命活动陈列馆、青年塑像、岳麓书院、爱晚亭等一系列景点,突出红色主题,打造红色旅游专线和品牌。二是打造岳麓区古遗址旅游线路。搞好北津城遗址修复建设项目,建设好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三是推出湘军文化旅游品牌。加紧推进湘军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工程,打造反映湖湘文化的湘军文化广场、曾国藩墓园、湖湘名领纪念馆及军事生涯陈列馆等旅游景点。四是打造生态旅游专线。以莲花镇、雨敞坪镇和坪塘街道的优越生态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精致农业、体验农业,打造城郊文化生态旅游基地。五是积极推出以梅溪湖水上乐园、“两型”展览馆、洋湖湿地公园花卉园艺博览馆为主要景点的生态休闲游线路。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7篇

在当前,文化产业要更好的诠释自身的地位,需要采用全新的演绎形式。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文化的载体日益增多,在当前受众面对的各种内容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一些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应用资源会发生变化。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科技资源的发展,文化的载体也要随之而改变。借用当前多维的展现方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现在受众面前,例如历史、民俗、地方文化等等,都可以运用最新的媒介或者载体让这些文化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在当前国际交往增多,民族文化国际影响日益增大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全新的表现形式来承载本国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语言,可以达到全新的展现效果。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利用上,欧洲国家有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比如哥德堡号帆船文化的开发运用,它作为瑞典航海时代文化的象征,有着厚重的历史韵味。瑞典通过仿制这艘古帆船,再以环球巡游的方式来进行展示,一方面对本国文化进行了宣扬,同时也推广了相关产业。“秀”作为对文化效果展现的一种说法,即是说运用科技手法,结合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全新演绎,特别是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在旅游业、展览业、表演行业等行业当中,而这些“秀”的表现形式,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创新,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之外,同时还可以对创新文化进行发扬。“聚”是指将多种文化展现形式融合在一个项目当中,对受众进行集中表现,在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中,有主题公园、中央文化区、文化艺术节等各种“聚”的内容,而多种模式的展现,也给文化的展现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模式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

2文化旗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旗舰项目是指一个地区最能体现该地方文化特点,展现地区文化核心特征的建设项目,它以都市文化的凝聚力为发展先导,同时促进多个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文化工作者工作机会,连带促进其他消费产业的提升。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旗舰项目的带动力量,以多个文化设施的建立,以及文化活动建设和开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旗舰项目的功能是将文化活动和不动产计划、商业功能整合在一起,促进市场的交互作用,打造成功的市场效益。在时代创新技术发展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以其富于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带来全新的文化展示形式,与众多产业产生交集,当前以文化创意为主导建设动漫和创意文化产业园等热潮在众多地区兴起,但是如果能确实理解文化产业融合的内涵,打造文化旗舰,可以在更高层次展现地方文化的魅力,在推动产业集聚上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科技与创意的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在全球产业经济处于全面升级的大背景下,依靠高、尖、精技术的发展,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最为可靠的倚仗。我国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12年科技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出台了“科技文化创新工程纲要”,已经成为我国下一轮发展战略的措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使得品牌产品成为最具传统力、影响力、感召力的文化价值载体,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第8篇

(一)提高师资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设备的质量我们都知道,高校美术学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大量的专业师资和教学设备,所以,高校要想将自己的美术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工作做好,就必须提升其师资的专业素质,首先,学校应该高薪聘请有才能,有能力的专业美术教师来主导学校的创新改革工作,其次,对于学校现有的美术教师,学校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培养教师改革创新的工作思想,并且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审查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他们适当的实行奖惩制度,以激励他们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去。此外,学校应该派遣有能力的教师去其他模范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发展自己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工作。最重要的是,学校及时审查改革创新方案实行的预况,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状况,并且及时高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对此加以改进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案。对于教学设备的购进,学校一定要严格审核,购进适合自己学院发展的教学设备,并且购买的教学设备必须是高质量的,先进的,能够适应教学的改革创新,这样,学校才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来发展美术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工作。

(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背景下,教师对于学生的美术学教学的引导方式是多重多样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实行对其最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于美术学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定期检察学生的美术作品,认真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然后认真监督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修改,尽量确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能力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和以及实践能力,对其作品进行点评,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积极的帮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把自己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完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掌握他们性格以及兴趣和风格,从而引导每个学生走自己的风格路线,积极创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创意的美术风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行事方式,教师应该尽量让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更加有效的学习美术,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基础课程的兴趣美术学基础课程是一个学生学好美术的根本,所以教师一定要努力提升学生对美术学基础课程的兴趣。首先,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美术学基础课程不一定要上的那么枯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发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野外写生的方式来上美术学的基础课程,这样,学生既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高效学习。

二、结语